吴名遂 绘
在经历1月30日大年三十单日1000余万元票房低谷后,马年春节伊始,电影院的热闹程度就堪比春运的火车站。在《西游记之大闹天宫》与《爸爸去哪儿》的“双核驱动”下,大年初一全国狂收2.5亿元票房,创下国内单日票房纪录;初二再收近2.08亿元,让冷清了几个月的贺岁档呈现井喷状态。初一至初六,内地影院票房收进12.12亿元,日均产出2亿元以上。
“非电影”击败奥斯卡水准
买电影票要叫号,难得一见的局面发生在马年大年初一。6部新片齐齐上映,明星云集的《西游记之大闹天宫》和电视真人秀衍生品《爸爸去哪儿》最受欢迎。虽然创下2D电影单日票房纪录的《爸爸去哪儿》占了最高人气,但一些资深影迷仍毫不犹豫地给出低分,理由也很简单,这根本不算是一部电影。电影版《爸爸去哪儿》就是一部加长版电视真人秀,从节目设定、嘉宾、环节到卖点全部和电视版《爸爸去哪儿》如出一辙,连“神字幕”都照搬到了大银幕上,唯一的区别就是电影版比电视版长了,不用看插播广告。
有业内人士感慨,在《爸爸去哪儿》的人气面前,制作成本超过贺岁档所有国产片成本总和、奥斯卡最佳动画片提名《冰雪奇缘》首日排片比仅有10%,“算不上电影的电影”击败奥斯卡水准之作,带给从业者巨大冲击。
“一个大学同学在QQ群里说:‘我去看《爸爸去哪儿》了,恍惚觉得大杂院中摆了台电视,大伙同乐,笑声不断,随意发挥。’”影评人“麻绳织围脖”认为,与其争论《爸爸去哪儿》能否算作电影,比电影本身更值得玩味的是观众的心态。
作家今何在认为,《爸爸去哪儿》就是把电视栏目当电影卖,但看完还是乐了、紧张了、温情了。“电影人与其抱怨这年头拍电影不如拍家庭亲子录像,不如想想假如让你来把《爸爸去哪儿》编导成虚构电影,能编出这么多有趣细节,塑造这么多鲜活人物,找这么多表演不造作的演员吗?”
电影需要重新定义?
观众总结,看电影版《爸爸去哪儿》有一种把自家客厅搬到电影院的感觉。而这一点,正是《爸爸去哪儿》火爆的最主要原因,它复制了电视节目的所有优良基因,满足了观众对它的观影预期。
对于争议和质疑,湖南卫视总监张华立认为,电影作为一种最早的长视频,来到了重新定义的时刻。包括电视剧、春晚、选秀等一切视频,终端的载体和观众们能够接受的方式,都在发生变化。
“电影市场要靠电视节目来喂饱,这说明中国电影工业本身没有提供足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。”有业内人用“存在即合理”评价电视手法在电影市场搅动的波澜。而在成功把电视观众驱往电影院之后,下一步怎么办才是目前最重要的问题。电视荧屏上已经出现了 《爸爸去哪儿》的拷贝不走样者,难道大银幕也要指望靠《爸爸去哪儿2》再火一把?春节档的高票房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总和,换作平时,是否还能让观众甘愿花80元去电影院看电视?